在进行股东的投资决策时,投资份额的流通性能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。流通性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投资的价值。通常情况下,公司的股份如果流通性好,那么其投资价值相对较高。这是因为股东承担有限责任,当一个股东将股份转让给另一个股东时,这种行为不会对其他股东产生影响。然而,如果公司是无限责任形式,那么一个富有的股东持股可能会让其他股东感到安心;但如果他决定将股份转让给一个喜欢冒险且经济条件较差的股东,一旦发生问题,其他股东可能需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,这显然不是其他股东所愿意接受的。因此,股份的转让就会受到限制。这说明有限责任是股份自由流通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。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由于其股份在交易所挂牌交易,股份的自由流通自然不成问题。那么,对于小型的有限责任公司来说,情况是否也相同呢?根据《公司法》第71条的规定,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;如果股东希望将其股权转让给非股东,那么必须得到其他股东过半数的同意;在同等条件下,其他股东还拥有优先购买权;如果半数以上的股东不同意转让,那么这些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;如果他们不购买,则视为同意转让。由此可见,在有限责任公司内,除了股东之间的自由转让外,对外的股份转让要比在上市公司内复杂得多。首先,股份没有现成的市场,需要股东自行寻找买方。其次,即使找到了潜在的买家,转让过程还会受到原有股东的种种限制。当然,最终股份还是可以被转让的。
接下来,我们来探讨合伙份额的转让是否自由。根据我国《合伙法》第43条、第45条、第47条的规定,新合伙人加入合伙企业,除非合伙协议中有其他约定,否则必须得到全体合伙人的同意;合伙人退出合伙企业,也需要得到全体合伙人的同意,或者按照合伙协议的约定;如果合伙协议中没有约定,那么在不给合伙企业事务执行造成不利影响的情况下,合伙人可以退伙,但必须提前30日通知其他合伙人;如果违反这些规定强行退伙,应当赔偿由此给合伙企业造成的损失。由此可见,合伙份额的转让主要取决于合伙合同的具体规定。合同可以禁止转让,也可以允许转让。如果合同中没有明确规定,那么退伙需要得到全体合伙人的同意,否则就要赔偿合伙企业因退伙而引起的损失;新入伙的人同样需要得到全体合伙人的同意。相比之下,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对外转让只要得到半数以上股东的同意即可,不需要全体的一致同意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如果股份的转让会对公司造成损害,那么半数股东会同意吗?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。而在没有损害的情况下,合伙人的退伙是相对自由的,甚至可以强行退伙。此外,虽然股东转让股份的权利是法定的,但如果股东之间的协议规定必须得到全体一致的同意,这样的规定应当是有效的。实际上,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经常订有这样的协议。因此,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转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合同问题,其自由程度与合伙份额的转让差别并不大。
至于有限合伙的股份转让,则完全取决于合伙合同的具体规定。根据《合伙法》第73条的规定,有限合伙份额的转让仅要求提前30天通知其他合伙人,没有其他限制,这个问题完全由合伙合同来规定。由于有限合伙人不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,有限份额的转让应该比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更加自由一些。
本文作者-滇创财务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+作者二度编辑,目的在于免费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,但并不代表本站应对内容的绝对真实性负责。如因文章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等引起纠纷的,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如需转载请注明“来源——滇创财务官网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