各位企业主朋友,最近几年大家是不是感觉经营压力越来越大?特别是去年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,真是让不少企业吃尽了苦头。不过咱们国家出台了不少暖心政策来帮大家渡过难关,今天就来聊聊疫情期间最实用的税收优惠政策。
说到这个,不得不提的就是咱们小微企业最关心的增值税问题。去年国家专门给小规模纳税人送来了"及时雨",从2020年3月到5月,只要是小规模纳税人,原本要按3%交税的业务,现在可以按1%来算。不过这政策听着简单,实操起来还是有不少门道的,咱们通过两个真实案例来详细说说。
先看第一个案例:北京的A公司是做商品销售的,他们选择按季度申报。2020年1月的时候,他们开出了十六万四千八百元的发票,2月份虽然没开发票但收入了十一万三千三百元,到了3月份又开了十一万一千一百元的发票。那么他们第一季度到底要交多少税呢?
这里有个关键点要记住:1-2月还是按3%计算,3月开始就按1%的新政策了。咱们来算算看:
1月收入十六万四千八百元除以1.03,等于十五万四千一百七十四元;
2月收入十一万三千三百元除以1.03,等于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;
3月收入十一万一千一百元除以1.01,等于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;
这三部分加起来总共是三十八万元。
按照老规矩,三十八万元超过了三十万元的免税门槛,所以这部分要正常交税。不过3月的新政策还有优惠,三十八万元要交百分之三的税,也就是一万一千四百元,但3月的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可以享受1%的优惠,这部分能少交两千二百元。最终A公司需要缴纳九千二百元的增值税。
再来看看第二个案例:同样是北京的B公司,他们第一季度收入是这样的:1月十二万三千六百元,2月六万一千八百元,3月十一万一千一百元。咱们来算算:
1月收入十二万三千六百元除以1.03,等于十二万元;
2月收入六万一千八百元除以1.03,等于六万元;
3月收入十一万一千一百元除以1.01,等于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;
这三部分加起来是二十九万元。
这时候重点来了!因为二十九万元没有超过三十万元的免税标准,所以B公司完全不用交税。这就体现了政策的人性化设计,让真正有困难的小企业能减轻负担。
其实这些计算公式背后藏着很多小技巧。比如说为什么要除以1.03?这是因为增值税是价外税,我们平时看到的价格已经包含了税款。举个简单的例子,如果你卖一件不含税一百元的商品,按3%计税的话,客户实际支付就是一百零三元。反过来算的话,客户支付的一百零三元里,实际收入就是一百元,税款是三元,所以要用含税价除以1.03来还原不含税收入。
再比如为什么3月的税款可以少交两千二百元?这是因为3月的新政策给了我们一个"减征窗口"。原本要按3%交税的十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元,现在先按1%交,然后再把多出来的2%差额补上。这种计算方式既照顾了政策变化,又确保了税收公平。
说到这里,很多企业主可能会问:这样的优惠政策还能持续多久?根据国家规定,这项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一直持续到2021年底。也就是说,只要你们的季度销售额不超过三十万元,就可以继续享受免税待遇。
不过需要特别提醒大家注意,这些优惠政策都是针对"应税销售行为"的。如果企业有免税项目或者适用其他税率的业务,就要分开计算了。而且申报时要特别注意发票的开具时间,确保符合政策规定的征收率。
对于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来说,这些税收政策就像及时雨一样重要。但要想用好这些政策,光靠听别人说可不够。建议大家多关注税务局发布的最新通知,必要时可以咨询专业的财税顾问。毕竟每个企业的具体情况都不一样,专业的指导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规避风险,合理规划财务。
最后给大家个小建议:在疫情常态化的大环境下,企业主们不妨把更多精力放在业务创新和成本控制上。比如优化供应链管理、开发线上销售渠道、加强员工培训等等。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,才能在市场中走得更远。希望每个企业都能抓住政策红利,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!
(注:本文所有案例均为虚构,仅用于说明政策应用,具体操作请以当地税务局规定为准)
本文作者-滇创财务
免责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均来自于互联网+作者二度编辑,目的在于免费传递更多有价值的信息,但并不代表本站应对内容的绝对真实性负责。如因文章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等引起纠纷的,请第一时间联系本站进行修改或删除。如需转载请注明“来源——滇创财务官网”